





雛鴨體溫調節機能不健全,其抗寒防熱的能力較差,氣候變化很容易引起雛鴨疾病和。育雛期間合適的室溫如下:
1日齡-3日齡:蛋鴨,28℃-30℃;肉鴨,31℃-33℃;
4日齡-6日齡:蛋鴨,26℃-28℃;肉鴨,28℃-31℃;
7日齡-10日齡:蛋鴨,22℃-26℃;肉鴨,22℃-28℃;
11日齡-15日齡:蛋鴨,18℃-22℃;肉鴨,19℃-22℃;
16日齡-21日齡:蛋鴨,16℃-18℃;肉鴨,17℃-19℃;
早春和夜間外界氣溫低,育雛溫度應比白天高1℃-2℃??刂茰囟葧r,應遵循鴨齡由小到大,循序下降的準則,切忌忽高忽低,避免溫差過大。由于雛鴨的體質有強有弱,外間氣溫高低不同,與溫度密切相關的濕度、通風條件也有差異,因此,觀察育雛溫度是否合適好根據雛鴨的精神狀態決定。溫度過低時,雛鴨擠壓成堆,人為分開后,又重新堆集,此時應適當升溫;溫度過高時,雛鴨張口喘氣,遠離熱源,煩躁不安,飲水量增加,此時應適當降溫;溫度合適時,雛鴨散開活動,三五成群,食后靜臥無聲,伸頸展翅,呈舒展之狀。

1、選好雛苗:強壯的姿勢,靈活的動作,有光澤的羽毛,柔軟的腹部,蛋黃吸收良好,臍帶組織愈合情況良好,腳蹼肥胖,手腳暖和,大聲啼叫,泄殖腔收縮強而濕,干凈的鴨苗。
2、過好育雛關:在冬季,繁殖期較長的雛苗,應加強對1-7日齡雛苗的管理。要有更豐富的育雛房,加厚墊草,每平方米放置20只左右,讓小鴨有更大的活動發展空間。
為了提前學會如何使用加熱系統,一開始要保持32攝氏度,然后每兩天降低約1攝氏度,直到溫度下降為止。溫度的控制是基于小鴨子不會堆積的原理。
適宜的溫度,較強的攝食能力,即使在個體之間,增重快。要注意自然通風和通風,室內不宜刺激食物氣味,氣體,氨分子。有陽光的天氣不同,要趕著幼鳥到避難所可以吃草或曬太陽的地方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