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、哪些現象是稻谷早期發熱霉變易于察覺的?稻谷局部水分,微覺潮濕,散落性降低,籽粒發軟,硬度降低,出現“霉蒸氣”,色澤開始微顯鮮艷,繼之谷殼潮濕掛灰、泛白,未熟粒偶見白色或綠色霉點等等。稻谷早期發熱霉變時溫度不高,米質尚未變化,是處理的關鍵時刻,如果以上現象繼續發展,將出現明顯的發熱霉變,米質將會發生明顯下降。
檢查玉米象和其他害蟲用篩孔2。5毫米的篩子來篩,然后計算通過篩孔及留在篩上的活蟲數,用頭/公斤來計算蟲口密度。隱蔽性害蟲可以用染色法、照明法來檢查,但用刀切開籽粒檢查的剖粒法是基本的方法。檢查期限,當糧溫在15℃——25℃時,15天至少檢查一次;糧溫高于25℃,7天內至少檢查一次;危險蟲糧在處理后的三個月內,7天內至少檢查一次。
進口大豆雜質含量高大豆出口國中,巴西、阿根廷等國雜質含量標準與我國基本保持一致,但由于檢測標準存在差異,大豆雜質實際含量也存在差異。高正謙等指出,采用我國、巴西和阿根廷等國的大豆雜質檢測方法對同一份樣品檢測,我測結果顯著高于巴西和阿根廷,檢測結果平均相差約0。4,值為0。65,差率約40%。除此之外,因進口大豆雜質含量高,加上淺圓倉入倉機械化程度高,自動分級明顯,中心高雜區域通透性極差,嚴重影響溫度、濕度和大豆水分的平衡,也給害蟲滋生提供了便利,直接增大了淺圓倉進口大豆儲藏難度。